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一)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1)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2)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4)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5)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国家稳定物价的措施
(1)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4)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5)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2)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4)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1)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2)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3)完善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6)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企业应该怎么做
1.企业要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企业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科技和管理)
4.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诚信、品牌),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5.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规模)
6.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效益)。
8.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利用世贸规则)
9.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开发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外贸出口)
(四)如何认识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3)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理论依据]
(1)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4)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1)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3)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4)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5)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五)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公民应该怎么做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劳动者
(1)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
3.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储蓄存款、购买债券。
4.纳税者: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依法纳税。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六)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回答经济意义
国家角度
(1)有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2)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5)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6)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7)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8)有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有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有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共赢、多赢。
企业角度
(1)有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2)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3)有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个人角度
(1)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有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有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七)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应该怎么做
1.生产领域
(1)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2)市场经济的两只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消费/对外政策)。
(5)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则、社会保障制度)。
(6)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7)时政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分配领域
(1)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5)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6)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3.交换和消费领域
(1)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
(2)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3)大力发展经济,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4)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5)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4.对外经济领域
(1)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2)加强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双边贸易,反对不等价交换,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外贸易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6)熟悉和运用世贸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