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谈谈本人的理解。可能会显得啰嗦,请谅解!
数学课学生真正的参与,在于能时刻被老师的教学所吸引;在于学生不仅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转,而且能略微“走到老师前面”去,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主动把老师讲的每一步都作为对自己思维正确与否的检验。
老师要把数学课教好,除了做好备课环节的工作之外,最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教学进程节奏的把握决定数学课教学的优劣。
好的老师一定是在紧凑的教学中,懂得留给学生足够但适当时间去思考的老师。在紧凑的教学中讲到关键时刻需要留给学生思考时,老师忽然戛但是止,停顿2-3秒钟,会让学生在清净的环境里专心思考,还能让教室里可能存在的嘈杂声销声匿迹,老师的威严也会得以充分体现(这对坏孩子有意义!)。
所谓教学互动,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师生眼神的交汇之中,前面所说的戛但是止本质上也是一种互动,只不过它是更高层次的互动而已。
数学教师最应忌讳的是被时下翻转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乱七八糟的所谓教改冲昏了头脑。要坚守数学课堂的本真:老师不仅仅是教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能力远比知识重要得多。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老师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所谓“全身心”,是说老师不仅把所教知识烂熟于心,而且能在教学中捕捉到每个学生听课时心理的细微变化。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参与自然不在话下了。
问题是:有多少数学老师能做到的?
答案很简单:素质好有1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都能做得到。当然愿不愿意做以及工作现实允许不允许做是另一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