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折冲樽俎典故和成语含义如下:
折冲樽俎典故: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势,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
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折冲樽俎含义: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起源于折冲骑,其最早出现在中的春秋时代,是一种战车,它的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它能遏止别人的冲锋,好象把刀折断了一样,起名折冲,后来因为这种战车车身过大,不利于逐渐来临的战国时期的大型战争,渐渐的淘汰。
在汉朝时期折冲骑兵是外交官的护卫兵,后来有人称这种外交为折冲外交,渐渐的成为一种官位,在三国时期,夏侯惇,甘宁都曾被封为折冲将军。在这里起名折冲的意思,就是从起战术战法上命名的,多少和三国时期的突骑兵有所不同。
樽俎(zunzu):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折冲樽俎:用武力和酒席谈判制敌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折冲樽俎成语信息
拼音:zhéchōngzūnzǔ
解释: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事例: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