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量量比比
三·议议做做
一·谈话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棵大树大约有多高吗?
2·那么我们要测量一棵大树有多高,你们有办法吗?
3·揭题:今天我们就要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量量比比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
1·每小组有同样长的竹竿两根,不同长的竹竿三根,卷尺一把。(每组的材料相同)
2·活动内容
(1)在太阳光下,把两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并做好记录。
(2)再把三根不同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记录在表里,计算比值。
3·活动前,小组内先分好工。
4·分组到操场上进行活动。
5·学生汇报。师生小结。
(1)同时同地测量同样长的竹竿,其影长是相同的。
(2)在同时同地测量不同样长的竹竿,高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三·议议做做
1·讨论。
(1)根据刚才的测量结果,推想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长是多少?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从上面的发现,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小组里交流。
(3)确定方法,动手操作: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长,再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把结果填在表里
(4)想一想,在这一过程中,什么量不变?你能算出大树有多高吗?自己算一算。
2·合作完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3·把小组里同学的想法
分工不均匀耽误时间
测量方法不正确,不会用卷尺。
测量时竹竿放置的位置
测量时误差太大
小组活动前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并分配好工作。
注重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学生的手、脑、耳、口等多种器官,使学生的活动既有趣又深入,并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再选择一些校园里的物体,测量出它们的高度。
四·课外延伸
五·总结
四·课外延伸
1·你还能测量出楼房、旗杆等的高度吗?用什么方法测量和计算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2·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出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五·总结
本节课你们运用了哪些知识来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说说你在解决问题时的体会。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再选择一些校园里的物体,测量出它们的高度。
通过回顾与经验介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大树有多高
①
②
③
……
竹竿长/cm
影长/cm
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
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实际高度/cm
影长/cm
竹竿
大树
竹竿的实际高度:它的影长=比值
大树的高度=比值×大树的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