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2024-08-31 07:30:12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清代乾隆年间花雅两部的昆山腔、弋阳腔、柳子腔、梆子腔,合称为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则为这一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现在的“四大声腔”则多为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1、昆山腔。

又称昆腔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也是清代及现行的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元末起源于江苏昆山,在明朝嘉靖年间经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予以加工提高后,影响逐渐扩大。

2、弋阳腔。

又称弋腔中国古代戏曲声腔、剧种,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也是清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元代起源于今江西弋阳一带,明代嘉靖年间形成声腔系统,一般称为“高腔”。清代以来独立的弋阳腔剧种开始衰落乃至绝迹,现在只有江西赣剧中还保留一些弋阳腔的腔调和剧目。

3、柳子腔。

清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原来是指清初流行于山东省的柳子腔,后来泛指各省流行的山歌小调唱腔。

4、梆子腔。

清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指明末清初始于陕西省以梆子作为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梆子腔。板式变化体的声腔系统之一,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的上下句,伴奏以板胡为主奏乐器。后来有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梆子分支。

扩展资料:

宋元南戏入明后有很大发展,因流传所致,与当地语言、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步变化为带有地方色彩的声腔。明代中叶时流行的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后世称为四大声腔。

在明代以昆山腔为正宗,到了清代前期依然是这样可是从乾隆晚年开始,一种以弋阳腔结合其他声腔而形成的开始逐渐打败昆山腔成为主要的声腔,最后发展为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