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课程学习和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调节情绪

2024-08-31 16:25:45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一、坦然面对每一次“意外”

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完全正常的。伴随着这些“意外”情况,教师常表现出喜、怒、哀、乐、忧等情绪,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教师坦然从容、开朗活泼,学生就会情绪愉快、积极向上;如果老师懊恼沮丧,甚至发脾气,学生必然会压抑沉闷,学习情趣低落,不思进取。所以作为一名好教师,就应该加强学习,修养身心,一方面,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浓浓的爱心,善待课堂,善待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程度、富有个性”的表现。另一方面积极锻炼自身作为师者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平时把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堂情景、每一次的“出乎意料”都预设在自己的课堂中,以平常的心态,平静地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处理。无论学生怎么样,总是面带微笑,宽容对待,这样就会练就一套调节课堂情绪的好功夫,养成自然、平和、平等、和善的教学风格。

二、宽容对待每一次“过错”

学生是在犯错中长大的,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过错”或失误,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引擎”,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契机,此时作为一名好教师,应该善于接纳学生的一切,尤其是学生的失误。并以此为突破口和学生多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比如一位老师讲到“蜜蜂没有发声器,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却提出了疑义,竟然说:“蜜蜂没有翅膀照样能发声!”面对学生的“反叛”,这位老师没有发火,也没有反驳学生,反而觉得这名学生挺可爱,就顺便让他讲出理由。这名学生讲出了让全班师生都一时无法辩驳的理由:“有一次,我把蜜蜂的翅膀剪掉了,照样能听到蜜蜂的声音。”老师当场表态:“那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新发现’吧!”。随后这位教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验证,终于证实了这位学生的新发现是完全正确的,并所以更改了书中的错误。可见以平等、宽容、平和的心态善待学生,乃至我们所认为的“错误”,甚至是“反叛”,这样反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展有利。

三、冷静调控每一次“激动”

课堂上的“激动”,往往是教师行为“失控”的直接原因。积极情绪下的激动,能激发潜能,促进交流,对课堂教学气氛有润滑作用。但是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地会面对困难、困惑、质疑、“发难”等课堂情境,此时如果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激动而引发埋怨、训斥、体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就会严重地伤害学生,损害师生感情。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此很多容易激动发怒的教师,常常反思、自责,并总结出了很多调节个人情绪的方法。例如:当感觉到自己要发火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想想自己面对的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是需要教育、需要帮助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成人”;想想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名家教育学生的类似案例,想想他们如何用幽默、睿智化解矛盾、取得成功……自然就坦然平静了。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但只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用和谐、平等的育人观武装自己,就会主动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创建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