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补课问题也是一大社会问题。根源主要在于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老师与家长只是这个期待下的双边合作关系而已,这两方缺了哪一方都不行。
同时这个问题的提出,背后有一个潜台词:当前的知识密集型教育是否合理?
01目前社会对教育的期待是知识至上,这是我国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需求决定的从四十年前的贫穷落后,人民饥不裹腹,以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不再为温饱担忧,大部分过上了小康生活。这离不开教育的支撑。
我国这四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是:前二十年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密集型劳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后二十年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兼收并蓄,发展壮大,开始与国际外企合作。大量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我国劳动力市场主要是低端技术型。
无认是前期还是后期,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这些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人才市场都是以低端技术型人才为主。教育必然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快速提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是形式所致。此时教育注重知识的快速输送是必然选择。
也正是这种工业化统一生产式的教育为我国批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知识技术型人才。他们进入各种行业,成为行业的主力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02在教育以知识为主导的指引下,学生希望通过知识的获取来实现自我价值,使补课有了市场需求由于我国目前就业环境的差异,不同大学毕业导致就业待遇差异显著。不同大学对中学学生的选择的依据仍然是高考分数。从而使得中小学教育不得不以强化知识的训练来获得更高的分数。
学生在这种差异选择下,也只有不断提升成绩来获得更好学校的认可。所以获取知识是中小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通道。
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学习能力,成绩差的学生只能选择增加学习时间进行来弥补与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而成绩好的学生要继续保持优势也只能增加学习时间。于是非在校时间内,学生选择补课已成了必然。
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1亿,补课市场庞大。所以各种培训机构纷纷上场,来争夺这块巨型蛋糕。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补课成了不得不为的选择,也成了令人恐惧而又无奈的选择。
03面对如此庞大的补课市场,作为中小学知识载体的老师却只能站在旁边看着,看着培训机构混得风生水起。总有老师心有不甘中小学老师对中小学知识体系的熟悉与把握肯定远高于培训机构,而作为中小学生的直接知识传授者,中小学老师对学生知识问题的了解也肯定远比培训机构深刻。所以老师补课相对于培训机构具有更大的优势。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但在巨大利益的不断刺激诱惑下,再加上老师补课比培训机构更有市场保障。所以总有老师按耐不住,突破心理防守的底线,心存侥幸去补课。
补课是老师和学生为了各自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行为,看起来应该是双赢局面。但最终却往往是双输。双输的根源还是教育。
尽管知识技能是国家发展之必须,尽管国家选拔人才目前也只能靠知识成绩。但是国家终究是人的国家,人终究是有生命属性。教育终归是人的教育,不仅只有知识传递。
04国家需要更好的教育,而教育必须从老师开始改变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曾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失败还是取决于教师。
学生是受教育者,对人和社会的认知是浅显的,是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的。老师不能为了利益丢掉教育中更基本的东西。即,教育学生成为怎样的人?
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功能:
教育之于社会,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
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
教育是引领而不是顺从。教育要具有前瞻性,引领社会向更先进、更科学、更文明的方向走。所以教育体现在教师上,应该是,教师不仅是教知识,更要教思想。
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真理。而不是教育学生追求利益、崇尚地位。
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追求包容、崇尚厚德。而不是教育学生追求严苛、崇尚浅薄。
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追求创新、崇尚批判。而不是教育学生追求定势、崇尚服从。
第四教育要教育学生追求拓展、崇尚研究。而不是教育学生追求记忆、崇尚刷题。
老师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更要有博大的胸怀。离开了胸怀知识终将没有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