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独处,静守孤独

2024-09-01 16:14:02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读完《各自的朝圣路》中的孤独的价值,周国平的很多思想让我产生共鸣。我对孤独的思考有与其相似之处。带着淡淡的失落的同时我又很庆幸,世界上并非我一人是这样看待孤独的,虽然是少数。这种感觉很像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的一样“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在学识上我与他相差甚远,思想上亦欠成熟,我只是审视自己的内心从我自己身上感受这个世界。

    我对这句话有些印象但并不深刻。按我一贯来想,我是反对的。我有时候在想自己是不是怀疑论者,我对很多事物都充满怀疑,在看到,知道某个结论的时候,我最多想的是怀疑。我想除了野兽和神灵,一定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书中还是尼采说的贴切“引用“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后指出亚里士多德忽略了第三种情形“必须同时是二者——哲学家。””由此可以说明人是可以在孤独中寻找自我的。

    上面是对书中一些话的引用,简直不能再认同了。孤独我之前认为是人生的一种情感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没有不孤独的人,也没有一直孤独的人。周国平从独处的角度切入孤独,但我认为独处并不等于孤独。独处时不一定孤独,孤独也可以在喧嚣之中。孤独是一种偏向哀伤的情感,有些人不会独处,当他一个人时便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仿佛全世界的抛弃了他。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孤独,不会享受独处,从而觉得寂寞,空虚,冷。

    朱自清先生对于独处有一段绝妙的描述:

    书中谈到宗教领袖自觉的选择独处,他们所谓“闭关”,想来是在独处的环境下对内心,灵魂,宇宙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吧。人在独处的时候也是思想最自由的时候,没有外物可以打扰你,只有与自己内心最直接的交流。

    书中对于孤独的这样一个说法令我很感兴趣;“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牛顿这样一身都奉献给科学的科学家。而且每一个伟大的作家在他的内心之中总有一片孤独的留地,他们坚守孤独,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写作本就是一个人的事,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必定是独自的,在慢慢的时光中默默坚守着孤独,静静地思考打磨作品。

    孤独有一个重要的词语,专注。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在喧嚣的世界之中亦能显得清净。孤独与独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硬生生的划出一个世界将自己与外界隔离。所以坚守着自己的孤独有时候也是人逃避的一钟方式。就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的那样“她似乎白天织晚上拆,却不是为了借此击败孤独,恰恰相反,为的是持守孤独。”就像奥雷里亚诺晚年的时候一直待在梅尔基萨斯德的炼金房中不断的做着小金鱼,奥雷里亚诺·何塞躲在满是屎丑味的房间研究梅尔基亚斯德的手稿一样。他们专注着自己的事而从不在乎外界,事实上外界也无法影响他们。马尔克斯将孤独放大了,我们并不需要像他们一样完全沉浸在孤独之中,毕竟我们与世界有着难以切断的联系,我们只需要坚守着内心的那一片孤独,从中寻找精神自由的净土。

    我愿享受独处,静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