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学《入道四行经》

2024-09-08 21:23:28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修行一旦进入以下四种心行境界,那么一切修行法门都包含其中了。

一.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故说言报冤行。——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当苦难到来的时候,相当观想:这是我过去生生世世不知修心追求外境,产生无数的贪爱与嗔恨之心,今生虽然由于修行而没有造此恶业,但这是我以前生生世世造作的恶业的恶果,所以我应当心甘情愿的接受承担,对一切苦难都不生怨恨之心。经书上讲能够做到遭遇苦难而不生忧苦,是由于知道苦难产生的根源的缘故。当这种心产生之时候,就与道不相背离了。因为体会到苦难是昔日冤家报复所致而使道业增进,所以称这种心地修行称为“报怨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众生都是因缘所生,并无一个不变的实我可言,都是业力牵引,随缘受报的结果,所以在其一生中有苦有乐,都是缘生缘灭的幻有。如果得到好的果报,有享受荣誉等事情发生,那也是自己过去的善因所召感而现在才得到的,当缘尽之后,还归于无,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如果能够不论是得是失,都随缘而过,不所以而沾沾自喜,由于这样的心地修行暗合于道,所以称为“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世间人常常迷惑颠倒,时时贪恋五欲六尘,并称此为有所追求。有智慧的人由于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用理智指导自己,表现出与世俗相反的行为:内心安宁,不刻意去追求什么,随顺自但是生活,一切都不执著于心,无欲无求。功德与黑暗常常伴随着自己,在三界居住已久,这如同住在着火的宅子里,只要有此身体,皆为受苦之根,谁能够得到安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舍弃一切贪著,止息妄想,无所贪求。经书上说:‘有求皆苦,无求即乐。’清楚知道无所贪求是真正的修道行门,所以称此为“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於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自性本自清净,这个道理就是真正的佛法。用此法理观察一切事相,便知此为因缘所生的真空妙有,不可执著,所以而心不染著,没有彼此的对立。经书上说:真正的佛法,没有“众生”可执著,因为佛已经超越了众生染污的凡情凡见的缘故;真正的佛法,没有“我”可执著,因为佛已经没有了我执;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够对佛所证悟的真正深信不疑,就应当在日常行住坐卧中,事事与法相应。法的本体即是净之理。这里没有悭贪,于身命财三者,都能够布施出去,而没有任何吝惜。明白、通达了施者、受者、所施物这三者都是性空的,都没有执著的余地。在修因成佛这个因果关系上,即不倚因,也不著果,心无垢染,化导众生而不取相。这既是自己的修行,也能利益其他的人,也能积聚福慧资粮,庄严菩提路。布施是这样的,六度中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是这样。行于六度而心无所著,这种心地修行,就叫“称法行”。

末学才疏学浅,以上译文,仅供参考。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