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很多同学平时的成绩都很不错,但一到考试时成绩总是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我想,你也许把分数看得太重了,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四分是成绩,六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学习方法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您需要不时地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是怎样来的?”“它还会有什么变化?”“引申发展后会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和它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您要问自己,“它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用它,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同时学不仅仅是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术,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如果仅仅只会用,停留在具体的应用上,他可能是模仿来的,不可能有创造。他的适应能力也很差。我喜欢用系统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来解释这一现象。世界是变化的。不单是自然环境起着变化,社会环境也在快速地转变。动态的问题需要以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体系化,提纯出来,以新的、独特的、满足自身和环境资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这些知识,他所学到的,永远都只是过去,他的操作技术,也只是针对过去,而不是将来。他很可能被历史淘汰。即使能够因为社会因素能够在价值链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价值越来越小。我一直强调学习方法的提炼和升级。一方面某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训练得来。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学习方法出来也是一种可以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必须经过实践感受和思考,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做好度的把握。那些看了交通规则,听了驾驶课的人还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发挥。学习和做其他事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重在体验。仅仅是沉迷于课本是学不好的。我还强调的是自信。信心能够让人坚持。我一直都让咨询者别迷信智商等理论。人可以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获得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我以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先天的聪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决定成功。信心才能够坚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长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碍,比如学习恐惧,缺乏耐心等等。我们需要以不断的小的成功来积累信心。在不少人身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习的惰性。最常见的是:
1、 学得不好的人。他们对学习有着抵触情绪甚至逃避。
2、 工作以后的人。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韧性。
3、 年龄大的人。记忆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精力不足。看看书就累了,想睡觉。成人教育中学习惰性是最值得一提的。学习惰性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 畏难情绪。这仅仅是心理作用。还没有开始学,就因为听说它难,而开始产生消极情绪。
2、 缺乏信心。这在学习挫折以后很明显。
3、 枯燥。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某些东西学习的枯燥,特别是一般的学校教育。
4、 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太少。
5、 语言障碍。特别是留学人士。毕竟不是母语,在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6、 基础知识障碍。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的时候,谈学习动力是没有必要的了。
7、 分心。考虑其他的事情太多。可供的选择太多,妨碍了有效的学习。但是我们不能不学习。特别是在一些并不是能够直接见效的知识的学习中。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的减轻学习惰性的处理方法。
1、 毅力。以自制力作为减轻学习惰性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勉强自己只会活得很累,很痛苦。是否能真地坚持下去,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天性。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制力那其实是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一些人对自己的毅力也产生怀疑。许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在向我咨询时也很多都提到自己的自制力不够。长期的负情绪会摧毁任何人的毅力。
2、 利弊分析。谁都知道学好了的好处。哪怕再差的学生也一样有着学好的渴望。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好处太多了。有社会认可甚至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所以以学好了的前景来教育孩子,或者教育自己是没有用的。
3、 加强监督。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