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应注意什么

2024-09-16 23:54:09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现在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特别忌讳“讲” 。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若是碰到评优课、示范课、比赛课,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还美其名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去探索” 。这种做法真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其实不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 该讲的没讲,该挖掘的没挖掘,缺少了知识含量,缺少了厚重深度 师:这一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修辞方法——比喻。请大家看投影:比喻是把一个事物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使作者的描写更生动具体明白。 师:听老师来举个例子好吗?小明像大象一样灵活地爬上了大树。(生捂着肚子哈哈大笑,纷纷举手) 生:应该改成:小明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了大树。师(赞赏地):说得真好。请看投影(师在“相似的事物”几个字下加着重点) ,同学们,造比喻句的目的是使描写更生动、具体、明白,要用恰当的事物来比喻,否则会让别人笑掉大牙。(学生笑了)师:好!下面老师出个题考考你们,看看谁最会动脑筋。(学生顿时来了精神) 师:请同学们听两个句子,判断哪一句是比喻句。“张红无精打采的,好像生病了。”“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生:我认为第一句是比喻句。(有学生附和) 生:不对,第二句是比喻句。 生:我认为两个句子都不是比喻句。(学生议论纷纷) 生:第一句有比喻词,老师说过比喻词就像比喻句的眼睛。 生:比喻句是把一个事物比成另一个事物,第一个句子只有“张红”,肯定不对! 生:第二个句子有“老师”和“园丁”两个事物,尽管没有“好像”,我认为第二个句子是比喻句。(学生争得面红耳赤)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可以说都是围绕比喻句的特点来讨论的,之所以有争论,还是由于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没了解。请看投影“比喻是把一个事物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这句话说明,比喻句的条件是……生(恍然大悟):比喻句要有两个事物。师(翘起大拇指):对了!(板书:要有两个事物) 师:老师告诉大家,比喻句分为好几种,有明喻、暗喻、借喻。大家低年级学的比喻句大都带“好像”、“像”、“好似”等,就像比喻句的眼睛一样,这样的叫“明喻”。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家还会接触到不带“眼睛”的比喻句,这样的叫“暗喻”,至于“借喻”,要等到上中学才会接触到。师(强调):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句中应该有……(指板书)生(齐读):要有两个事物。师:说得好!请听老师再举两个例子吧!小明长得像他爸爸。这只鸡像那只鸡。(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议论。学生大多数认为不是比喻句,但不知原因是什么) 生:句中的两个事物不能是同一类的。师(点头):对,这也是学习比喻句要注意的问题。(板书:不是同类事物) 案例中如果教师不对“比喻句”进行深刻透析的讲授和启发,学习怎会有顿悟之惑?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我们反对的是平板地、繁琐地、公式化地讲授,而提倡讲授的艺术性、启发性,增强教学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三点:一 讲授的内容少而精要克服“满堂灌” ,教师必须少讲、精讲,以便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以上教学比喻句的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写比喻句的三个要点,即比喻要恰当,句中要有两个事物且不能是同类事物,围绕要点通过举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讲授时以简驭繁,酌其精要,教师语言精当、干净利落,能看出教师在讲解设计上紧紧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精讲上下工夫。同时在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展开讨论、争论,通过讲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二适时点拨讲授过程中的点拨也是一门学问,教师点“金”的手指应该指向哪里?即使教师讲授的内容少而精,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一下子都“倒”给学生,要不断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教师在教学前要心中有数,教学中要“见风使舵”、善于点拨。上面的案例中,当学生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投影,使学生恍然大悟。接着教师又举了一串例子,“这只鸡像那只鸡”……使学生抓住了比喻的要点。教师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引导,使课堂教学更具启发性。三要有情感教师讲授要富有吸引力,必须讲究情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注意讲授得生动活泼、方法多样、有情有趣,给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氛围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