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石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2024-09-17 00:22:13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引子    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在辽宁省本溪也有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它的名字叫青云石、紫云石。  它的家不在黄土高坡,它的家在本溪南芬和桥头的崇山峻岭之中。会唱歌的紫云石有两首保留的曲目,一个叫御用松花砚,是皇族的梁上燕,一个叫辽砚,生活在寻常百姓家。

  这石头的歌,从走上砚台的舞台开始,一唱就是四百年,四百年后绕梁的余音依旧从历史的门缝里飘过来。

  

  一、松花砚演出

  

  乾隆帝曾认为松花砚:“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同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在辽宁本溪,提起松花砚,不能不提到冯军。在松花砚本溪的这场演出中,作为本溪制砚业领军人物的冯军是这场音乐会的导演、伴奏、剧务、主持。他的坚韧和无悔,他的才华和激情,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1961年2月生的他,是辽宁昌图人,紫霞堂主,清宫御砚发掘传承奠基人,著名砚雕设计、制作和鉴赏艺术家。他自幼酷爱书画,1977年涉猎木雕工艺,1980年涉足中华砚文化研究,同时潜心砚雕艺术的发掘和传承。

  冯军和辽砚的相识是一个巧遇,也是一个缘分,上世纪80年代,被书法、美术、雕刻撞了一下腰的冯军,自但是然地接触到了辽砚,一见钟情,就喜欢上了辽砚。从喜爱到把辽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一辈子的追求,从收藏作品到自己去制作辽砚,他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到2000年时,在本溪的十余家制作辽砚的团队中,冯军的团队已经稳居排头,1998年他更是创立紫霞堂,专门制作和展销辽砚,有了自己的基地。

  辽砚的名声越来越大,销路越来越好,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惑冯军。

  辽砚是谁,它从何处来?

  尽管在他生活和工作的这座城市,也不乏辽砚的故事甚至传说,但大都有人为斧凿的痕迹,缺少一种支撑辽砚的文化力量。

  正像一位国内著名的砚石鉴赏家说的:“辽砚是上流的材质,中流的雕工,不入流的传承考证。”

  不入流的传承考证就没有力度。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个销售葡萄酒的商人和一位葡萄酒品尝家在交谈,商人说;“外国葡萄酒为什么那么贵?用的葡萄不也就那么几种吗?”品尝家说;“一瓶3000元的酒,味道值1000元,故事值2000元;一瓶十万的葡萄酒,味道值一万,故事值九万。”

  辽砚应该有自己的故事。

  冯军开始了一个为辽砚寻根的行动,一个辽砚的文化寻根之旅,他沿着岁月的崎岖小路向历史的上游走去,想在历史的断墙和岁月的残壁上找到答案,找到辽砚的家,找到辽砚的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冯军看到一个资料,上世纪70年代末,吉林省地质局宝石队的技术人员李崇元,在吉林省白山市发现了一种温润纯净的绿色石,经原长春地质所鉴定,这种绿石,就是失传达二百多年的清宫御用松花砚制砚石材。

  这件事让冯军非常不解,为什么本溪用相同种类的石材,所制砚台就叫辽砚,而在另一个地区,就变成了松花砚?将时间再推前几百年,松花砚又为什么以国内其他砚种难以企及的尊贵,尽享清康熙以后帝王的专宠?经过请教专家学者及查找文献资料,冯军得到了初步的答案:辽砚与松花砚产地相同,青紫云色石为辽砚的主要用石。松花砚也小部分采用。技法上两者区别很大。辽砚没有制式要求,基本上随形就势,其雕饰题材取于民间喜庆理念,而松花砚则有制式要求,其图案则典雅贵气。可以说松花砚出生于宫廷,辽砚出生于民间。两种砚虽取砚石于同一地区,但是一个制作于皇宫造办处,一个制作于民间。相互在风格上互无影响。

  给冯军帮助最大的是一本书,对揭开辽砚身世之谜至关重要的一本书——《品埒端歙》。

  这本书是台湾出版的。

  1993年,台湾故宫博物院从当年由大陆“精挑细选”的文物中,请出了全部共计89方松花砚和两座同样石材雕制的座屏,举办了一次“松花砚特展”。展览结束后由现任台湾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嵇若昕编写的考证松花砚传承的《品埒端歙》一书问世。

  在书中,嵇若昕从多方面考证出被清朝康熙以后的历代皇帝视为珍宝的御用松花砚就是辽砚。

  原来,松花砚自清朝康熙以后就被历代皇帝视为御用珍宝。据《中国地名》杂志2008年九期《大清国宝——乾隆松花石砚》载:1774年,乾隆帝亲自主持编纂了《西清砚谱》,将六方康熙、雍正及自己御用过的松花石砚编入砚谱之首,亲笔题写了《西清砚谱》书名和序言。在序言中写道:“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自明以前无有取为砚材者,故砚谱皆未之载。我朝发祥东土,扶舆磅礴之气,应侯而显,故地不爱宝,以翊文明之运,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

  在几大名砚中,它是唯一作为御砚的品种。

  辽砚在清与清之前少有人知,从未有同“四大名砚”比肩的机会。

  1929年,张学良将军将辽砚携于中国第一次博览会上,外界方晓辽砚之名。

  于是,才有张学良将军老师白永贞赞辽砚的绝句:“关东山里奇宝开,蓝天彤霞凝石材。能工巧匠制辽砚,珍品独秀四宝斋。”

  辽砚终于知道了它从哪里来,而冯军在对辽砚的历史寻找的历程中,也渐渐的明晰了一个思路,一个方向,那就是辽砚向何处去。

  

  二、“石亦有情”

  

  著名国画家冯大中曾题词:“石亦有情”。是对辽砚制作的一个期待,也是一个大师对艺术创作的感悟。

  石亦有情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石头也是有生命的,看上去冰冷的石头,无论是纹理还是色泽,其实都是沉默的力量,等待艺术家的雕刀唤醒。

  石亦有情的另一层意思是说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汇进作品,作品才有生命,才有精、气、神,才呼之欲出。

  冯军对辽砚有情,他要发掘松花砚的失传工艺,让名砚重现风采,给石头生命。

  凭借《品埒端歙》提供的全套彩色图片,以及所标注的实物尺寸,冯军带领紫霞堂制砚团队,开始了重现松花砚失传二百多年的制砚技艺之路。

  辽砚之青紫云石其质稍软于绿松花石和木纹石,易于雕作。其砚质易于发墨,不逊端歙。只是由于辽宁本溪的桥头镇地处关东深山之中,其文气无法与江南相提并论,故辽砚在清与清之前少有人知,从未有同“四大名砚”比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