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1、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这些人都是生活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古代封建帝王制,皇上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圣贤是十分让人尊重,而隐士都是特别有才华又看不惯世俗红尘的,在古代最尊重的就是努力读书,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入上九流。
2、下九流: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
一流巫:顾名思义就是巫师,古代是一个封建迷信的时代,所以人们普遍都很封建,没事就会请人到家里画个符,看看风水,驱鬼消灾。
二流娼:明娼暗妓,这里的娼指的是歌伎,这些女子都是卖唱的,而像这种地方一般都是富家公子哥来的地方,也只有这些风流文人才能还能跟卖唱的姑娘们玩。
三流大神:在北方地区有专门跳大神为人治病的神棍。而现在所说的大神都是某个行业里面很牛的。
四流梆:就是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些晚上敲着锣大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人,他们叫做更夫。
五流剃头:古代的理发师他们都是挑着担子到处走街串巷给人剃头的,并不像现在一样有着门面。
六流吹手:当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会找这些人去吹拉弹唱。
七流戏子:古代人是很瞧不起戏子的,所以做这个行业也非常的让人瞧不起,登台献艺的戏子并不被人尊重,在众人眼里,他们就是下等人。
八流街:泛指那些丐帮兄弟。
九流卖糖:这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也渐渐失传,卖糖就指那些卖糖人儿的,他们可以用一点点的糖就能吹出各种形状各异的小动物,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上中下九流的来源
有关"九流"的社会等级区分的说法,最早可以在《汉书·艺文志》中去寻找,书里面用“九流”去形容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法、杂、农、阴阳、纵横等学术流派。
在最初的时候,“九流”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这里面的“流”指的是门派的意思,用如今的学术话语来说也可以将这些门派称之为某一种信仰,如西方的“弗罗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实证主义”等。
大约到了唐代,佛道儒三教正式形成,而在这之后,人们又将三教和九流结合到一起,从而才有了三教九流的说法。不过将社会阶级区分为上中下九流的理论,却与这个三教九流有很大的区分,被使用到的范围也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