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活板》教案第二课时

2024-09-09 03:20:14
刘暖暖教育专家

从事K12教育行业多年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课文第二段。

2.处理课文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2段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2.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二、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3.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三、。

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归结: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检查、解答上节课留的作业。

1.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2.根据板书订正。

3.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精确。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

(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4)就。瞬息可就动词,用来陈述活板印刷,译为完成。持就火炀之动词,支配的宾语是火,译为靠近。

(5)为。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动词,它的宾语之,代指板印书籍的方法,解为使用、采用。满铁范为一板,动词,它的宾语是一板,解为算作、当作。右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前一个为,动词,宾语是简易(简易之法),解为算是、认为是;后一个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极神速也讲得通,为在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补充为之在本文中用法很丰富,多为动词,具体解释,以与宾语搭配为标准。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为,介词,被,也应注意。

:由这题可以看出辨别一词多义需:(1)顾及上下文意(2)分析本句成分(3)注意搭配对象。

布置作业

1.在积累本上一词多义现象。

为、就、火、印、之、以、则

2.完成练习四。